2023-03-05 21:48:01 编辑:匿名
为什么公司都做小程序 大公司做小程序的目的是什么,自从微信在7月13号更新之后,就增加了很多新入口,这些入口对于已经有小程序的朋友来说用处是非常大的,增加了入口就等于增加了流量,下面iefans就为大家分析下小程序吧。
本月初百度在其AI开发者大会上推出基于百度APP的“只能小程序”,并强调开发者只需简单修改几行代码,微信小程序便可以变身百度智能小程序。换言之,百度小程序与微信小程序在交互体验上几乎做到了“一模一样”,而且与微信相比,百度表示会给予小程序更多的流量入口,以及AI等技术支持。
支付宝在2017年5月默默上线了小程序,全面“学习”了微信小程序的界面,并在今年1月开放“附近的小程序”等多个小程序入口。最近,支付宝小程序官方披露,受益于《我不是药神》的高票房,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保险类小程序的访问量同比上涨414%。不止于此,淘宝App在今年的重大改版中,针对店铺主页也推出了小程式的“用完即走”的呈现方式。
仔细罗列下来,过去一年还有更多的技术公司推出了自己的小程序开放平台,从UC小程序到小米的直达服务,以及后来华为、小米、OPPO、vivo等10家手机厂商共同推出的快应用--它们的名字不尽相同,但实现的逻辑是一样的:以更轻量化的方式提供服务,降低开发和推广的门槛。为什么微信小程序能够渐渐影响所有大公司,成为一种不得不跟随的产品设计趋势呢?
大公司做小程序的目的是什么?
【打破信息孤岛】
基于iOS和安卓操作系统形成的APP生态,始终无法克服的一个问题就是“信息孤岛”--用户在每个应用上的操作轨迹,所形成的数据最终都留存于单一应用内部,并不会被其他应用搜索到或关联。国内最早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企业是百度。早在2013年,百度已推出“即搜即用”的轻应用,2014年为对应微信公众号,百度又推出针对移动搜索的直达号,以打破APP信息孤岛对百度搜索业务的威胁,建立从搜索到商业服务的生态闭环。
【真正的“平台级产品”】
百度没能做成轻应用与直达号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百度APP的用户量还不足以支撑一个生态,用户账号体系也很松散。反观拥有8亿用户的微信,从可以满足的使用场景和用户黏性来看,已经接近于“操作系统之上的操作系统”的境界。
今年7月,微信称该平台上线的小程序已超过100万个;开发者超过150万;第三方平台超过5000家。第三方移动数据平台Talking Data预计今年下半年小程序的数量将超过苹果App Store。微信一步步成为移动应用中“最大的平台”,它自然也就成为所有拥有超级App的技术大公司共同追赶的方向。
【流量分发效应】
微信一旦成为类似操作系统的一款底层应用,意味着它将掌握更多流量分发的话语权。对此,百度、支付宝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另一方面,当用户的大部分需求在微信中已经得到满足,下载和安装APP便失去了必要性,这是过去依靠应用商店获得不菲收入的手机厂商不愿意看到的。
但是小程序的流量应该如何分配尚无定论。微信在这一方面显得比较克制。社交仍然是微信小程序最重要的露出场景,那么对于百度、支付宝等公司来说,没有社交关系链,怎么才能基于自己原有的产品逻辑,创造出自由生态下的小程序应用场景,目前看仍是一个非常烧脑的课题。趋势要追,追的姿势也要好看。商业就是这样。
以上就是iefans分享的“大公司做小程序的目的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了,微信与小程序的关系不离不弃,相辅相成,想要了解更多的资讯快来iefans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