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羲云正式版是一款由北京玖扬博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安卓文化大数据产业协同平台,集成了海量数字文化资源与前沿科技应用,涵盖文物展品、古籍文献、三维建模、虚拟全景等多元内容。通过云计算、大数据、AI知识标引等技术,用户可实现“足不出户逛遍全国博物馆”,在移动端、TV端、PC端多终端无缝切换,既能沉浸式观赏敦煌莫高窟三维复原场景,又能通过AIGC工具将手绘草图转化为高清数字作品,更支持个人文化数据资产确权交易,形成“创作-变现-传承”的完整闭环。

1. 多端安装:移动端通过应用宝或官网下载v2.20安卓版,TV端与全国广电合作接入,PC端通过应用宝电脑版运行Android13系统安装,实现“客厅大屏赏文物、通勤小屏学课程、办公端创作素材”的全场景覆盖。
2. 资源探索:首页“红色基因”板块免费开放党史文物数据库,“3D博物馆”支持敦煌壁画毫米级细节观察,“名师讲堂”提供北大考古系教授的青铜器鉴定课程,用户可按时间轴检索《史记》地名变迁数据。
3. 数据运营:在“我的数字资产库”上传原创摄影作品,通过智能定价引擎设定版权费用,当某非遗纪录片团队购买其拍摄的侗族破线绣影像时,系统自动完成区块链确权与收益分成。
1. 资源深度:整合6.5亿篇文献、3580万篇中文论文、1916万件中国专利,敦煌研究院授权的45窟高清三维数据精度达0.1mm,远超同类平台的普通图片展示。
2. 技术领先:与Rokid合作开发的AR眼镜模式,可实时叠加文物历史背景解说,在西安碑林实地扫描时,眼镜自动识别《多宝塔碑》并播放颜真卿书法风格演变动画。
3. 生态闭环:设计师上传的苗族银饰纹样被周大福采购用于新品开发,摄影爱好者记录的景德镇制瓷工艺成为央视纪录片素材,平台累计促成文化数据交易超12亿元。
1. 教育研学:北京四中历史课通过“云上展览”模块,让学生用VR设备“亲手触摸”曾侯乙编钟,AI分析系统即时解答青铜器铸造工艺问题。
2. 文创开发:独立设计师利用“图生线稿”工具,将用户上传的故宫脊兽照片转化为矢量图,批量生产榫卯积木玩具,月销突破3万件。
3. 家庭共享:上海用户通过TV端与父母共同观看“非遗技艺”板块的苏绣教学视频,手机端同步购买刺绣线料套装,实现“学做一体”的文化传承。
截至2025年10月,伏羲云用户突破1527万,宁夏广电上线首月即新增43万家庭用户。用户“墨韵斋主”评价:“在‘美术馆’专区观赏《千里江山图》三维模型时,AI解说不仅指出青绿颜料的矿物来源,还关联展示了同时期瓷器纹样,这种跨媒介知识关联是其他平台无法比拟的。”设计师“云匠”表示:“通过平台交易系统,我的原创敦煌藻井图案被三家文创公司竞价购买,单月版权收入超2万元,真正实现了文化数据变现。”广电用户“家有学子”反馈:“孩子通过‘每日上新’模块坚持学习,现在能准确讲解良渚玉琮的纹饰含义,这种沉浸式文化教育比书本生动百倍。”